眼散光主要来自于角膜散光,故以角膜作为眼的屈光面,光线经过角膜后形成两条焦线,分别称为前焦线F1与后焦线F2。以两焦线为界限,平行光线经角膜屈光后形成的为一个圆锥体形的散光光锥,称为Sturm光锥(Sturm conoid)(图1A)。由图1B中可看出光锥截面的形状,由于位置不同而形成形状各异的散光圈。在前焦线F1稍前,由于AB强主经线的光线已接近聚焦,而CD弱主经线的光线距焦线尚远,光线开散较大,光锥截面呈现横椭圆形(1)。AB经线在F1形成前焦线呈水平线(2)。此后AB经线散开,CD经线尚未聚焦,光锥截面形成比(1)小的横椭圆形(3),再后AB经线散开与CD经线集合光线的量相等,光锥截面形成圆形的弥散圈(4),称为最小弥散圈或朦胧圈(circle of least diffusion)。虽然在此处成像亦朦胧不清,但像变形最轻。稍后方由于垂直经线光线散开较大,水平经线光线接近聚焦,光锥截面呈垂直椭圆形(5)。此后水平面、经线CD聚焦于F2,形成一条垂直的后焦线(6),再往后垂直与水平经线均散开,光锥截面呈垂直椭圆形(7)。在F1与F2两焦线的光锥中不可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光学焦点,因而所有的像都是朦胧不清的。[收起]眼散光主要来自于角膜散光,故以角膜作为眼的屈光面,光线经过角膜后形成两条焦线,分别称为前焦线F1与后焦线F2。以两焦线为界限,平行光线经角膜屈光后形成的为一个圆锥体形的散光光锥,称为Sturm光锥(Sturm conoid)(图1A)。由图1B中可看出光锥截面的形状,由于位置不同而形成形状各异的散光圈。在前焦线F1稍前,由于AB强主经线的光线已接近聚焦,而CD弱主经线的光线距焦线尚远,光线开散较大,光锥截面呈现横椭圆形(1)。AB经线在F1形成前焦线呈水平线(2)。此后AB经线散开,CD经线尚未聚焦,光锥截面形成比(1)小的横椭圆形(3),再后AB经线散开与CD经线集合光线的量相等,光锥截面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