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好的尿路感染其实可能是膀胱白斑
2023年04月10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概述
膀胱白斑较少见,1861年Rokitansky首次报道。膀胱白斑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50-70岁。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膀胱白斑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大多数学者认为膀胱白斑是一种癌前病变,据临床统计其癌变率为15%-20%,有的高达28%,其中绝大多数为鳞状上皮癌,少数为鳞状细胞及移行细胞混合癌。
02
病因
白斑可以发生在全身各处的黏膜,包括口腔、食管、胆囊、外阴、直肠的黏膜,膀胱白斑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确切。膀胱白斑的形成一般认为与长期慢性刺激、感染、梗阻、增生等病变有关。Neimark等报道膀胱白斑患者有70%存在性传播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人型支原体(57.2%)、白色念珠菌(51.4%)、解脲支原体(37.1%)和滴虫(22.9%)。膀胱白斑的病因存在三种学说:①胚胎时期外胚层细胞残留;②对不适应的刺激反应;③细胞自身的转化。
03
病理
在慢性刺激或感染的作用下,膀胱移行上皮组织转化为鳞状上皮,表层角化,并有角化蛋白形成,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膀胱镜下的大体病理改变:膀胱内壁可见灰白或灰色斑状隆起,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病变主要位于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图1、图2)。病理分三种类型:充血型、斑点型、薄斑型、厚斑型。典型的镜检可见“飘雪征”,是大量脱落的上皮及角质碎片在水中游动,呈现暴雪景象。
临床表现
膀胱白斑的临床症状与慢性膀胱炎无显著差异。以尿频、尿急为主,伴有或不伴有尿痛,有的病人表现为夜尿增多,病人有下腹部不适感。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血尿,排尿不尽感,排尿不畅等。
05
膀胱白斑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间断尿频、尿急,或伴尿痛、血尿,下腹部不适、疼痛;
②膀胱镜检:膀胱黏膜充血,凹凸不平,可见白色斑点或边界清晰的白色斑块。其上血管纹理明显减少或消失;
③病理检查: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表层上皮无角化、不全角化或明显角化;
④电镜检查: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胞核幼稚,胞质内张力原纤维较丰富,连接部位可见丰富的桥粒结构。
同时符合上述4条或符合②、③条或②、④条者即可确诊。
06
膀胱白斑的治疗
膀胱白斑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是临床相对罕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上治疗有两种不同意见:意见一无需处理,定期随访。意见二主张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保守治疗的专家认为膀胱白斑没有潜在恶变的可能性,建议定期膀胱镜检查。但是,国内大多数专家还是认为膀胱白斑属于癌前病变,主张积极处理。首先去除诱发因素,治疗基础疾病,然后再考虑手术治疗、膀胱灌注以及综合治疗等。
1.非手术治疗:(1)去除诱因,包括抗感染、解除梗阻、补充维生素A。(2)对症治疗,膀胱刺激征明显者可口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托特罗定片等,应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对于精神衰弱、睡眠差、夜间尿频明显者可用镇静、抗焦虑药物。加用微波治疗、深部热疗等。
2.手术治疗:临床上治疗膀胱白斑的方法已从早年主张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术发展到采用腔内手术,包括电切、电灼、汽化、激光等方法。经尿道膀胱白斑电切术是腔内手术疗法的经典手术方式,电切的范围为膀胱白斑及其周围2cm正常的膀胱黏膜,切除深度达到黏膜下层。其他方式,如等离子电切、激光应用在膀胱白斑治疗方面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膀胱药物灌注治疗
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的药物有3种:(1)增加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如卡介苗;(2)抗肿瘤类药物,如吡柔比星、丝裂霉素等;(3)其他药物,如0.5%硫聚糖钠等。膀胱灌注的并发症包括化学性膀胱炎、膀胱刺激征、尿路感染、发热、乏力等。若出现这些并发症后,应停止膀胱灌注治疗,嘱患者多喝水,经验性抗生素,口服托特罗定等药物缓解膀胱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