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2024年07月08日 388人阅读

1. 抽动障碍有哪些分型?

1)根据抽动部位的不同,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2)根据抽动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抽动及复杂抽动,有时简单和复杂之间的界限是不易分清的;

3)根据临床特点、病程长短和是否同时伴有发声性抽动的不同,抽动障碍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和Tourette综合征三种类型;

4)从病因学的角度来讲,抽动障碍可以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2. 抽动障碍的常见首发症状是什么?

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的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如眨眼、咧嘴动作或摇头等,而后逐步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以眼部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占38%-59%,眨眼被认为是抽动障碍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发声性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占12%-37%,通常表现为清嗓子、干咳、嗅鼻、犬吠声或尖叫声,秽语仅占1.4%-6%,其中以清嗓子最为常见。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症状,您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相关科室就医,尽量做到首发首诊。

3. 感觉性抽动都有哪些症状?

        大约40%~55%的抽动障碍于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之前表现有感觉性抽动症状。可以表现为嗓子痒、眼不舒服、脖子痒、脖子痛、头晕、头痛、胸闷、有东西压着肩膀和具体不能说出的躯体不适感,其中以嗓子痒比较常见。但感觉性抽动常常被误诊或漏诊。


4. 如何区分发声抽动和运动抽动?

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部、躯干及四肢肌肉的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通常始于头面部肌肉,可出现眨眼、摇头、扮鬼脸等动作,随着病情发展,逐渐累及身体各部位,可出现耸肩、蹦、跳、打自己等。发声性抽动是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产生发声。比如频频发出“喔、嗯、啊...”等声音,或者清嗓声、吸鼻声、犬吠声、动物叫声等,还有说脏话、重复或模仿语言等。


5. 抽动障碍临床症状轻重的演变规律?

        根据归纳临床问诊时患儿家长和老师的回忆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总结,一般抽动障碍患儿病情发展规律为:患儿在发病之初,其症状以眨眼、清嗓等头面部症状为主,发病半年至2年,患儿病情逐渐加重,依次出现颈项肩部症状、四肢抽动、腹部抽动等。根据观察数据显示,此阶段抽动症状中,以头面部抽动为主,身体上部抽动较身体下部为多,抽动范围较局限。发病2~9年,患儿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此时患儿的抽动症状有下行趋势,头面部症状比例进一步减少,腹部症状比例增多,颈项肩部症状及四肢症状,尤其是下肢症状比例,均有明显增加,抽动范围较病初扩大,甚至涉及全身。部分患儿出现发声抽动,可能出现共患病,如ADHD、癫痫、情绪障碍、学习困难等。


6. 抽动障碍轻重程度如何划分?

        抽动障碍的病情有轻重之分,国外学者将其病情按轻重程度分为3级:Ⅰ级指抽动轻微,不影响学习与生活,无须治疗;Ⅱ级指抽动严重,需要治疗;Ⅲ级指抽动严重并影响患儿学习与生活。临床上通过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对抽动障碍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当然,伴随抽动障碍的一系列行为问题,也相应地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所以,应对抽动障碍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不仅要进行症状评估,还要对抽动的性质、病程、当时的功能状况以及对社交、家庭、学校生活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7. 抽动障碍各部位的抽动特点是怎样的?

1)抽动障碍各部位的特点一:

①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咧嘴、耸鼻、做怪相;

②颈肩部肌肉抽动则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③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

④上肢肌肉抽动表现为搓手、握拳、甩手、举手、扭胳膊;

⑤下肢抽动则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⑥喉肌抽动则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表现随地吐痰、说话时语调重音不当或不分场合不自主骂人等。

以上各组抽动症状可同时出现,亦可交替出现。

2)抽动障碍各部位的特点二:

①运动性抽动:眨眼占56.04%,努嘴和咧嘴占23.07%,点头或者是摇头占56.04%,耸肩占39.56%,躯干抽动占6.5%,腹部肌肉抽动占2.02%,腹部动主要表现为挺腹、吸气。

②共存症状:有强迫观念以及行为占5.49%,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47.25%脾气急躁占12.08%,学习困难或者是厌学占2.19%。


8. 不同年龄的抽动患儿临床表现有什么不同?

有研究表明抽动障碍患儿的抽动症状一部分延续到青春期,也会一部分延续到成年。就抽动障碍本身而言,发声性抽动通常比运动性抽动在临床上出现得要晚,平均发病年龄为11岁。而秽语的起病年龄通常又比简单发声性抽动要晚,平均起病年龄为13~14.5岁,并且病程中大约1/3的病人秽语症状可以自然消失。在疾病早期易怒及行凶现象很少见,大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体力的增加,病情又反复发作,难以控制,当外界有激怒因素时,患儿容易以攻击性行为发泄自己的内心郁闷,攻击及破坏行为会时有发生,而且越来越常见,甚至造成行凶及法律问题。年龄越大,此类行为也会相对增加。


9. 抽动障碍患儿为什么会出现怪异的动作?

        患儿为了掩饰抽动症状往往快速做出另一组动作,使动作呈现得很怪异。患儿有时可能因感觉局部不适而出现一个抵抗动作,如感觉咽部不适而清嗓子,眼不适而眨眼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在没有任何诱因或无意识情况下出现重复多变难以自制的肌肉群抽动。连续发生时即表现为复杂的抽动表现。患儿自己会意识到抽动动作但因为不被别人理解,所以试图用夸张的面部动作加以掩饰。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与试图掩饰的面部表情交织出现,别人看来就是一些怪异的表情。在坐位时,患儿为了掩饰面部的抽动可表现为不住地点头;颈部的抽动则表现为下颌不停地接触膝盖;为了掩饰手指的抽动可用两手互相扭动;站立时患儿以用力跺脚来掩饰腿部的抽动;行走时突然双脚向前蹦一下,其实也是掩饰动作。这些掩饰动作比实际抽动动作相对要大。由于这些掩饰动作与不自主抽动动作频繁交替出现,又不被别人理解,所以就被误认为是怪异动作。

10. 什么样的情况下可判断小孩出现了秽语表现?

           童言无忌,这是令人称道和赞美的。可是,如果孩子满口粗话、脏话,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且屡劝不改,这就要另当别论了。秽语的特点是在最不适宜的场合和地点以罕见的、高亢的语调,毫无道理地大声表达淫秽词语。本病患者有良好的自制力,但对秽语几乎无自制力,有时为了控制秽语的出现反而呈现连串的脏话。为了防止秽语,患者常自行修正文字或乔装字语,以摆脱难堪境地。另外还有精神秽语和秽语行为。孩子不会无缘无故说脏话,出现上述情况时,有经验的大夫一定会告诉您,这很可能是儿童常见病—Tourette综合征在作祟。


11. 抽动障碍患儿会出现怎样的模仿行为?

           抽动障碍患儿模仿别人最常见的形式是模仿别人的语言。与他人对话时,不自主地重复对方刚刚说过的话。也有部分患者模仿曾经听到过的声音,如动物的鼻音、动物的叫声、电视中特殊的声响等,还有重复叫喊自己的名字。其次是反复进行别人认为愚昧、可笑的动作,如致意性接吻、象征胜利的V形手势等,由此又引起抽动障碍的行为紊乱问题。


12. 抽动障碍患儿为什么有时容易头痛?

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伴头痛的抽动障碍可能代表此病的一个亚型。主要发病原因是与5-羟色胺代谢功能障碍有关的神经递质紊乱,与偏头痛的发生机制基本相同。所以抽动障碍和偏头痛同时出现在某些儿童身上,可能基于两者有相似的生理代谢和解剖学异常。在临床中见到的抽动障碍患儿有偏头痛时,要想到是其伴随症状或共患病。


13. 抽动障碍患儿为什么有时容易腹痛?

           抽动障碍的患儿可叙述腹痛。腹痛可以是此病的并发症状。因为抽动障碍是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躯干部肌肉包括胸部及腹部肌肉等,由于肌群的不停收缩、放松频繁运动,用意识难以控制时肌群已疲劳也不停止抽动,产生大量乳酸,不能及时消散、分解,刺激肌内神经而感到酸痛。同样原理,肌群抽动也可引起相应的肌群酸痛,如腹痛、胸痛、颈痛、上下肢痛等。抽动障碍孩子的腹痛特点是随抽动加重,而放松时减轻,无呕吐、大小便无异常。触诊时腹壁肌肉压痛,疼痛位置比较肤浅,各脏器部位无压痛及反跳痛。听诊无肠鸣音异常。化验检查无阳性发现轻症不用特殊处理,重者可让患儿平卧,深吸气放松,家长或医生轻轻按摩痛处即可随着治疗病情的好转,抽动症状的减轻,疼痛症状亦相应好转或消失。


14. 抽动患儿为什么大都脾气不好?

一般来说,患有抽动障碍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是脾气不好的。其主要原因包括:

1) 家长一味地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会使孩子的脾气越来越暴躁。

2) 家长脾气暴躁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3)家庭教育缺乏一惯性和一致性。今天禁止的事,明天便鼓励去做,这样就会使孩子的心理过分压抑。教育方法不统一,孩子对软弱的一方容易发脾气,从而导致烦躁和暴躁。

4)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孩子稍有过错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或做得不好父母就严加训斥甚至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顿。这种做法会造成两种不良结果。其一,使孩子感到不满和压抑,这种不满和压抑会在以后的某种场合中表现出来其二,父母的举动,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榜样,一旦环境适当,孩子也会表现出同样的暴躁和攻击性行为。

5)一些小的孩子有时不会表达自己的愿望,由于孩子的语言尚处在发展期,有时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要求和愿望明白地表达出来。自己的意愿家长不理解孩子着急易发脾气。

6)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出现,易出现脾气暴躁。

除此以外,疾病与生理条件也是引发坏脾气的原因之一。抽动障碍儿童本身就容易兴奋、发脾气,处于疾病和疲劳状态中的孩子也常常有烦躁不安、易于发火的表现。


15. 抽动障碍对患儿性格会造成什么影响?

在抽动障碍患儿中,以内向型性格和心理防御水平偏高的性格多见。抽动障碍患儿会感觉社会压力很大,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每到公共场合就想控制自己,而越是紧张抽动越难以控制,结果还是成为众人的笑柄。反复的刺激过程,使患儿形成自卑心理及自闭现象,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人格心理越来越内向。病情的加重比较严重地影响了患儿的心理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注意孩子的性格变化,引导孩子主动地消除心理压力在孩子生长过程及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

16. 抽动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抽动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抽动症状和其共患病。抽动症状主要包括:抽动的严重度、抽动的先兆冲动等。有研究表明,抽动障碍患儿的秽语症的发作、抽动相关的活动受限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抽动先兆冲动是指抽动障碍患儿在抽动之前出现频繁的、不适的感觉现象,也与生活质量相关;抽动的严重度能显著预测患儿成年后身体、心理和认知领域的功能,与生活质量相关。共患病指伴发的各种精神、行为障碍。80%~90%的抽动障碍患儿有并发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这些并发症常损害患儿的生活质量,比抽动造成的损害更严重,所以并发症变成了治疗的主要目标。


17. 如何区分正常活泼儿童和抽动障碍患儿?

正常活泼儿童的“好动”和抽动障碍的症状似乎一样,但并不难区分。

首先,正常活泼儿童的好动,其活动是有目的的、有序的、行为可被理解,而抽动障碍患儿的行为呈无目的、杂乱的,表现得比较唐突、冲动、无法理解;

其次,正常活泼儿童的活动虽多,但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具有选择性,比如在学习活动中表现“抽动”,而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则能专心致志;而抽动障碍患儿的“抽动”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没有选择性,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活动都不能使其安静下来全神贯注,都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最后,正常活泼儿童在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而抽动障碍患儿则无法控制自己。


本文为转载内容,旨在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