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偏瘫患者有哪些症状?该如何治疗?
2024年10月17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脑出血后导致的偏瘫患者,轻度偏瘫患者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的姿势很奇怪,呈现出“划圈”的步态,手也是放在身前,就像垮着篮子,出现“挎篮手,划圈腿”的情况,不仅是患者外表上的不美观,还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严重影响到患者手脚的使用。
有些脑出血导致偏瘫的患者,非常担心自己也会成为“废人”,有些人甚至感到悲观绝望,觉得只能无奈认命了。其实认命尚早,悲观也大可不必,如果能抓住康复“黄金期”,不仅有可能说好话、走好路,还可能重返正常的工作、生活。
偏瘫:康复是与时间在赛跑
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程度与早期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的时间有直接关系。临床上有一个“时间窗”的概念,即从发病时起,力争在3至6小时内给予药物治疗,尽可能保护脑神经细胞,减轻损伤程度。偏瘫康复治疗也有个“时间窗”,发病6个月内是康复治疗的“黄金时段”,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开展得越早,功能恢复得越好。
提倡早期康复训练,并非随意乱练,必须在康复专业人员指导下科学地训练,否则将引起“误用综合征”。偏瘫患者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高,手指、手臂不能伸直,科学的训练方法应训练肌张力低的肌群,抑制肌张力高的肌群。但有些患者由于不懂康复知识,却拼命地练手的握力或用各种方法练习拉力,结果越练手指和肘关节越伸不直。
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要从翻身、坐、站、走练起,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同时家人也要积极配合,鼓励患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坚定重建人生的信心,按照要求完成家庭作业治疗,做到帮而不代,千万不可让患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FSPR手术为偏瘫患者提供治愈希望
在临床的康复实践中,多数偏瘫后的痉挛状态通过药物及手法康复并不能良好的解决,且存在单纯康复和药物治疗后的反弹复发的问题。
而通过FSPR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过度增高的肌张力、而且不易反弹。鉴于肌张力增高和挛缩畸形之间明确的因果关系,所以只有解除了过度增高的肌张力后再进行畸形的矫正,才能够确保矫形术后畸形的不复发。
需要提醒的:由于偏瘫首先开始出现肌张力增高的代偿反应,但早期肌张力增高的代偿是不稳定的,可随着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波动。肌张力一般在一年左右达到稳定的水平。而FSPR手术其中一条重要的指征是:肌张力恒定并大于等于3级。因此,手术时间一般在偏瘫发生后一年的肌张力稳定期进行。
什么是FSPR手术?
FSPR手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是在脊髓神经刺激仪、肌电图仪监测下,高度选择性切断la纤维,消除肌肉的传入冲动,减轻肌肉痉挛,已成为解除偏瘫患者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功能障碍最为有效的方法。
其优点是解除痉挛彻底,降低肌张力效果好,可以明显改善步态,显著改善肌肉痉挛引起的关节畸形。
FSPR术可以在术中做到
减弱肌张力反射,在保留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前提下,降低肢体痉挛;
对缓解脑血管意外导致的痉挛状态行之有效;
使患者保留残存肌力同时,降低肌张力;
完成基本运动功能,恢复行走及部分上肢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FSPR手术主要分为颈段FSPR手术和腰部FSPR手术,其中,颈段FSPR手术可解决上肢痉挛,让患者上肢放松下来,手能动起来;腰部FSPR手术的主要目的则是解决下肢痉挛,为患者的行走提供先决条件。
腰部FSPR手术的目的有哪些?适应于哪些患者?
手术部位在腰上,目的在于解决下肢痉挛,降低肌张力,让患者双腿放松下来;适应于痉挛性脑瘫、偏瘫、痉挛性截瘫,以部分痉挛为主的患者,肌张力在三级以上,痉挛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适合在2.5周岁以上患者。
颈段FSPR手术的目的有哪些?适应于哪些患者?
手术部位在脖子上,目的在于改善上肢运动,不能改善手指精细动作;适应于上肢旋转困难,穿衣、端碗,手的配合都有问题,几乎不动的患者适合颈段FSPR手术治疗。但手的精细动作差需要通过写字、捡豆子、画直线等精细动作改善。
偏瘫FSPR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术后3天可进行被动、主动下肢关节活动,增强肌力。对下肢伸肌群、屈肌群施加被动运动,促进功能康复。髋关节屈曲,伸展,将两大腿分开,两膝关节伸直,3周后开始训练患者坐位平衡能力和躯干调节能力。
术后4-6周可训练患者下地搀扶站立或靠墙站立,保持上身平直,髋、膝关节伸直,两腿稍分开,脚掌平放于地。在站立的基础上扶持患者做迈步训练,或应用学步车、单拐、双拐等康复器具训练迈步。
利用平衡板、上下坡路、海绵垫、楼梯的行走训练,让患者不断调节躯干、四肢的姿势和位置来锻炼重心平衡。
利用膝关节摇摆椅,让患者加强屈膝、伸膝、跖屈、背屈训练,进一步增强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胫骨前肌的肌力。
提醒:手术只是有效解除肢体痉挛,术后训练是提高手术疗效、恢复潜在功能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