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秋季养生,宝宝到底该怎么“养”?

2017年10月17日 9416人阅读

处暑之后,天地之气收敛,万物积蓄力量,自然界的变化由“生长”转为“收藏”。


秋燥之气以中秋为界,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但无论温燥、凉燥,皮肤干燥、脱皮都是此时最主要的特点。

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才不至于“肝气犯肺”。因秋气燥,相比成人,宝宝抵抗力较弱,容易有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手脚心热等症状,所以要滋阴润肺。

饮食篇

秋季干燥,补水最重要


秋季干燥的气候环境容易带走宝宝身上的水分,结果表现为皮肤粗糙、皲裂、泛红发痒等。而如果宝宝水分补充不足,则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

无论是在室内还是户外,妈妈们都要随时让宝宝喝够水,以温热水为宜。如果宝宝不爱喝水的话,可以多换几种水瓶,找到宝宝喜爱的水瓶,可以增加喝水的兴趣。

果汁、饮料都不能代替水,宝宝还是要以喝水为主。

居家必备养生汤粥


初秋时节,宝宝的脾胃跟我们大人的脾胃一样,会出现疲弱的情况,汤和粥就是调理脾胃最好的食物。一来能去秋凉,健脾养胃;二来也顺势给宝宝补充了水分。

根据宝宝的体质及需求,可以用银耳、百合等润燥的食材煲些汤水,如银耳雪梨羹等。如果是刚添加辅食的宝宝,清淡的蔬菜汤粥则是比较好的选择,如菠菜汤、玉米粥等。

白色食物滋阴润肺

根据中医五行养生法,秋季宜清肺润肺,白色食物多偏寒凉,多用于秋季防燥润肺。妈妈们可以按照宝宝的体质,适当多给他们吃些山药、莲藕、鲫鱼、梨、银耳、白菜等食物。

少吃易“上火”的食物

秋季饮食应遵循“增酸减辛,以助肝气”的原则,这段时间就得少吃辛辣、易“上火”的食物,热量高的油炸食品也不宜给宝宝吃。

咽干喉咙痛、口唇开裂的宝宝,妈妈可用红萝卜加上马蹄、杏仁、蜜枣及两片陈皮煲约3小时饮用。

起居篇

随时多备一件薄外套


无论是南方北方,秋季早晚的温差都比较大,虽然要遵循“秋冻”的原则,但还得以宝宝的个人承受力为主,该穿衣服时穿衣服,该脱衣服时就不要捂着。

建议早上和傍晚之后,适当添加一件针织开衫或薄外套;中午和运动过后则应减少衣服。总之,秋季穿衣最好要保证“三暖”,即肚子、手脚及背部的暖和。

身体、室内都要保持一定湿度

干燥的秋季,除了要给宝宝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室内有一定的湿度之外,日常一些习惯行为上,也要多注意“保湿”。

感到干燥时,使用加湿器;给宝宝洗完澡后,多在他们的手脚及易干燥的皮肤区域,涂抹小儿用的润肤霜;秋季,宝宝易流鼻血,妈妈们可以用棉棒沾点生理盐水,滋润一下宝宝的鼻腔后,再抹一点凡士林。

洗澡的温度和时间要控制

如果每天给宝宝洗澡,建议洗澡时室内温度控制在25°C左右,水温在38°C左右,时间也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

宝宝有脱皮现象,可以在澡盆里适当倒入小儿用的润肤油。

提防秋季腹泻高发

小儿肠胃消化功能较弱,加上气候突变,宝宝在秋季易发生腹泻。所以,各位妈妈们首先要把好“口”关,保证宝宝每天的食物的新鲜、安全和干净。不仅是饭前,平时也要给宝宝勤洗手。如果发现腹泻问题,妈妈们不宜乱用药,应尽快带宝宝去附近的医院就诊。

运动篇

忌剧烈运动


秋天适当让宝宝做运动,能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并加速身体新陈代谢,但是不宜让他们做过于剧烈的运动。

如果宝宝比较小,还是比较适合爬、抬头等简单运动。如果宝宝稍大,可以适当练习游泳、小跑、简单球类等运动。妈妈们也要在旁边时刻留意宝宝的情况,适时增减衣服和补充水分。

“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长。”收藏是秋季养生的主调,对宝宝的养生来说,亦是如此。

但是上面说到滋阴、润燥、严防腹泻等都是大原则,妈妈们应该根据宝宝的体质及需求,有的放矢,做好防护工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