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

2024年09月06日 2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骶髂关节损伤在过去大多被认为是骨盆旋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也有的诊断为滑膜嵌顿或者中医骨伤的“落小胯”。绝大多数患者有外伤史,临床伴有下肢活动受限,大幅度扭动转向躯体,或者在日常活动中受伤一侧肢体遭受磕碰等等,这些都可引起骶髂关节面稍偏向前内或者后外方,导致骶髂关节错位。机体受伤后为了自我保护,从而肌肉强烈收缩以抵抗疼痛,引起肌肉挛缩,强大的肌肉牵拉继而导致骨盆歪斜,出现双下肢不等长,走路姿势不协调,比如“长短腿”、“高低肩”“身体歪斜”“脊柱侧弯”等一系列体征。身体左右不协调扭动产生骨盆旋移剪应力,这一种剪应力主要作用于骶髂关节。躯体的急慢性损伤将通过各种轴向冲击,打破骨盆-脊柱体系精密的“自锁系统”使其发生移位,出现相应生物力学改变。

除此之外,骶髂关节损伤与性别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像月经期妇女、特别是孕妇或者孕妇在分娩后,机体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导致骨盆内外韧带变得松弛,从而导致骶髂关节失衡不稳,出现错位。孕妇在分娩时腹中胎儿挤压产道,持续对骨盆造成冲击,两侧腹直肌和腹外斜肌不停收缩带动牵扯耻骨附着点,这种牵扯强劲有力,产生剧烈的信号传达至骨盆,引起骶髂关节错位。分娩后,松弛的韧带未能完全恢复到以前状态,如果后期过度劳累或轻微的扭伤更加容易引起骶髂关节错位。

还有,对于中老年人骨盆旋移大多情况病因不明,存在很多干扰因素,无法做出明确的病因分析。可能是肌肉和韧带的慢性劳损,使得骨盆不稳;也可能是骨质疏松,骨性软化,自身发生改变;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人机体内分泌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韧带松弛,(笔者认为肌少症是引起老年患者骨关节退变的核心因素),骶髂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引发关节松弛失稳导致骨盆旋移。其他方面还比如肌肉的弹性下降,肌张力减弱,肥胖症,身体负重过大等,都有可能导致骶髂关节不稳。


总之,在外力和其他内在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周围的肌肉及韧带损伤并且由于生理活动范围过大导致耳状关节发生微小的位移,其本身不能自动复位,引起耳状关节内外力学环境的失衡外加相关的软组织受到损伤。腰-盆-髋整体学说,奠定了欧美整脊领域的治疗和理论基础。法国整脊专家Kapandji进行多年临床研究之后提出了脊柱侧弯和旋转的复合运动理论,他认为脊柱与脊柱之间不存在单纯的侧弯运动或旋转运动;Fiyette化强调,髂翼是沿着耻骨联合做轴心旋转运动,这样可以引起两侧的耻骨做上下以及前后滑移的相向运动;SrferdMitcbell是第一位正式提出腰-盆-髋共轭系统学说的整脊专家。究其根本,骨盆旋移综合征多由于骨盆的各个关节发生扭动,碰撞,导致关节错位所致。但是关节错位和关节功能紊乱是两个概念,关节错位难以自己恢复,但关节功能紊乱在相应的纠正手段干预后是能够自行复位的,程度略轻于关节半脱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