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6条结果

  • ;之间,但宝宝大于3月龄(IIb型),则需要加强髋关节锻炼,随访髋关节发育;4)其他范围均需至儿外科门诊治疗。 总结一下,髋关节超声检查是一项简单、便捷又无伤害的检查,希望宝爸宝妈们通过上面所说,了解髋关节检查的重要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本文作者:陈燕医师新生儿科医师,医学硕士擅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的管理,儿童生长发育评估等。 审校: 胡勇医生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儿科(南院)主任,兼新生儿科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儿科主任
    胡勇 主任医师 2023-10-21 17:49:44
  • 注:下列医院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市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内科是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一部分,与301儿外科、304儿科共同担负着总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四大任务。为解放军进修学院和南开大学的儿科学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以及儿科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点(军队和地方)。[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治疗特色]:擅长小儿血液肿瘤、小儿神经疾病、新生儿疾病、肛门直肠畸形(尤其肛门失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注射性臀大肌挛缩、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及四肢骨折等的诊治。[相关专家]:小儿内科小儿外科2.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7-04-14 00:00:00
  • 隐睾是指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包括睾丸下降不全和睾丸异位。临床上绝大多数隐睾为睾丸下降不全。发生率新生儿3.4-5.8%,儿童0.66%。异位睾丸最常位于腹股沟浅表小窝内。临床小儿外科中, 80%隐睾可被触及,20%不可触及(50%位于腹腔内;20%睾丸缺如;30%是睾丸萎缩)。此外,还部分儿童为滑动睾丸(可下推至阴囊马上回缩)和回缩性睾丸(可下推至阴囊并能停留在阴囊), 前者为隐睾,后者处理时只需要告知患儿家属随访,只要睾丸处于正常状态而没有回缩进入腹腔或腹股沟管内即可。本文概括性介绍小儿隐睾的常识性知识。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陈杰隐睾病因:当前的理论可概括为三点。1.将睾丸引入阴囊的“睾丸引带”异常或缺如,睾丸无法完全降至阴囊。2.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使睾丸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失去下降动力; 3.下丘脑产生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使脑垂体分泌的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 )缺乏,也可影响睾丸下降的动力。由内分泌因素所致者多为双侧隐睾。临床表现1.不育症:异常睾丸所处的环境,如腹腔,腹股沟管内的温度高于阴囊内,这种异常环境会导致生殖细胞受损。2.恶变:有过隐睾症的男性中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约40倍。隐睾位置和睾丸肿瘤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即位置越高,恶变风险越大。临床以精原细胞瘤最为常见。3.疝气: 90%以上患儿的鞘状突无法闭合形成疝环和疝囊。4.睾丸扭转:。临床上隐睾患儿较少发生睾丸扭转,一旦发生扭转,后果严重。诊断:隐睾的诊断相对容易:最常采用超声检查来确定睾丸是否存在及其定位。腹股沟型和阴囊上型的隐睾的患儿, 小儿外科医生在行彩超检查之前,注意查体和触诊从内环口到隐囊入口的走形区域,无论能否触诊到潜在的睾丸,都要用超声进一步确诊和定位。治疗:当前多数小儿外科医生主张隐睾患儿保留生育能力的最理想年龄是在出生后12~24个月。故2岁前要完成手术,但大的原则是主张患儿在一岁左右考虑手术治疗。1.激素治疗:当前部分小儿外科中心采用β-HCG治疗不可触及隐睾或一些二次手术病例的术前准备,其增加睾丸血供,便于手术。2.手术治疗:主要为开放手术和(或)腹腔镜手术进行一次性或分期睾丸下降固定。腹腔镜主要适用于腹腔内隐睾。
    陈杰 主任医师 2018-11-21 14:00:51
  • 先天性巨结肠病理分型是结合病变范围和治疗方法选择,以及临床疗效的预测而做的分型。1.超短段型:还叫“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病变局限于直肠远端,临床表现为内括约肌失弛缓状态,新生儿期狭窄在耻尾线以下。 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陈杰2.短段型:病变位于直肠近、中段,相当于第2骶椎以下,距肛管不超过6.5cm。 3.常见型:无神经节细胞区自肛管开始延至第1骶椎以上,距肛管约9cm,病变位于直肠近端或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甚至乙状结肠远端。 4. 长段型:病变延至乙状结肠或降结肠。 5.全结肠型:病变波及全部结肠及回肠末端,距回盲瓣30cm以内。 6.全肠型:病变波及全部结肠以及回肠30cm以上,甚至累及十二指肠。目前研究认为全肠型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均与其他类型巨结肠不同,需区别对待。另外,偶见有“病变肠段呈现跳跃式”的巨结肠病例,但不多见。该病理类型的巨结肠患儿多为新生儿,其结肠肠段大体病理外观像“火腿”样,在各个扩张段之间,可见狭窄病变。提示:胚胎时期肠道神经嵴细胞在从前肠向远端移行的机制时复杂的,某种情况的产生,可能让该细胞呈现“跳跃式移行”。有可能胚胎早期肠道神经嵴细胞呈现的是一种“波浪式”的跳跃性移行,远端“跳跃波”之后残留的神经嵴细胞空白区,由近端不同波次的细胞移行波不断填补和覆盖。尽管如此,虽然都是胚胎时期肠道神经嵴细胞,位于近端和远端的它们,跳跃能力是不一致的,远端细胞的跳跃能力最强大,但在向远端移行的过程中,在后期阶段出现了“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的现象;也可能是远端细胞没有问题,但近端细胞出现了无法抵达和覆盖的情况;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骶神经嵴细胞的发育或跳跃能力出现异常。深入了解各型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需要了解肠道神经系统(肠道神经系统和其内的神经嵴细胞)发育过程。人体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来构成。PNS独立于 CNS而单独存在,并可调节肠管的生物学活动。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是PNS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监控管腔和肠壁的状态和适当反应,激活内在反射,产生混合和推进性的肠管蠕动和改变血液的流动,促进水和电解质的分泌物。肠道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交织成节,其内每种细胞又都包含许多不同的神经元亚型。只要能在脊髓中发现的神经元,在ENS均能悉数找到,此外,ENS的神经递质表达多样性与CNS一致。ENS内的肠道神经节相互连接,形成两个纵贯肠管全长的神经丛:肠壁外侧缘的肌间神经丛(Myenteric plexus, 位于纵行肌和环形肌之间,并沿肠道全长运行)。上述两个神经丛内含有大量神经节,位于神经节内的众多肠道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协调一致,执行肠管正常功能。此外,肠道神经元与肠道内其它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包括Cajal间质细胞,提供肠壁起搏活动,被认为是调解肠道运动神经元和平滑肌之间的神经递质)相互作用,从而使ENS可以调控肠道平滑肌的规律运动。ENS的起源和发育:绝大多数ENS来源于移行性神经嵴细胞(NCC) ,其中绝大多数为“迷走神经嵴细胞”(迷走NCC),该细胞起源于各级体节水平的神经管。神经管内有不同亚型的迷走神经嵴,它们促成了不同区域原肠的发生。前肠内一小部分ENS也来源于迷走神经后区域的“躯干神经嵴细胞”(躯干NCC)。也就是说,上述两类细胞都是“迷走神经来源的细胞”,构成了前肠发育的主体干细胞。人类这些NCC于孕4周时进入前肠,即成为“肠道神经嵴源性细胞” (Enteric neural crest-derived cells, ENCCs)。这些ENCCs是ENS的前体细胞(祖细胞),也可以说,ENCCs都是迷走神经源细胞。ENCCs主要按照从头端到尾端的方法进行移行,沿途依次定植在前肠(食道,胃和十二指肠),中肠(小肠,盲肠和阑尾,升结肠,横结肠前段),后肠(横结肠后段,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全部移行过程在人类于孕7-8周时完成(图2)。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骶神经嵴细胞”(骶NCC)在胚胎较晚时期开始迁移,也参与中肠远段和后肠里面一小部分肠道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成。上述三种来源的ENCCs均参与了ENS的构建。它们从头端向尾端的方向移行或“行进”过程中,当这些ENCCs到达盲肠,移行出现明显停顿,持续数小时。在此处,不断向远端迈进的“ENCCs流”在移行中呈现“片段化”改变,“ENCCs流”前面的细胞数量增加,这些细胞在移行或往前迈进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探索性前进”或“犹豫性前进”的特征。这些现象告诉我们:①盲肠可能是移行细胞进行调控的一个特异性区域;② 处于发育阶段的原肠(Gut)是一个组织微环境不断调控的器官;③ ENCCs离开盲肠向尾端的后肠继续前行时,ENCCs逐步恢复其移行行为能力并构成一个ENCCs网络;④组织微环境发生改变时,ENCCs流前面的细胞出现问题,从而出现了长段型巨结肠,巨结肠类缘病,跳跃型巨结肠,常见巨结肠,短段型巨结肠……
    陈杰 主任医师 2018-11-21 14:00:33
  • 胃粘膜异位症为先天畸形性疾病,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常见于美克尔憩室和肠重复畸形中。由于异位胃粘膜缺乏有效的黏膜一黏液保护屏障,所以可引起局部消化性溃疡,导致患儿出现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陈杰    美克尔憩室是卵黄管肠端部分持续存在的结果,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可见于约2%的人群,常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患儿年龄以3岁内居多,男女比例为2:1,绝大多数患儿常具有反复腹痛、便血病史。便血以暗红色或黑色为主,少数为鲜红色。约30%的病人可有其他先天性异常。MD总是发生在肠系膜的对侧缘,可以作为其诊断标志。内衬上皮主要是小肠上皮,也可见到异位异位胃粘膜(Heterotic gastric mucosa, HGM)、十二指肠或结肠粘膜,胰腺组织也可出现,异位组织通常位于憩室尖端,向基底部延伸,顶端溃疡严重,但出血好发于憩室内小肠粘膜端(如图),病变以憩室内异位胃粘膜与小肠粘膜交界处为重。在异位胃粘膜存在的情况下,憩室内小肠粘膜的杯状细胞可向分泌中性粘液的表型发生改变。    MD 内壁的HGM以胃底腺为主(胃底腺有分泌盐酸的壁细胞,以及分泌胃蛋白酶原的主细胞),也可见幽门腺(幽门腺有具内分泌功能的G细胞,G细胞能分泌胃泌素,胃泌素能刺激壁细胞大量分泌盐酸)。HGM的壁细胞既可受其本身胃幽门腺中G细胞分泌的胃泌素的作用,又可受体内正常组织分泌的胃泌素作用而分泌大量盐酸。一方面盐酸可以直接腐蚀憩室或肠粘膜,另一方面还可以促使异位的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发挥溶组织作用。因此,憩室和肠粘膜屏障功能弱,容易发生粘膜溃疡引起出血。   卵黄管肠端的退化发生在胚胎第4-8周之间。在这段时间里,消化系统同时有肝、胆、胰、胃的发生、消化道上皮过度增生、肠腔狭窄后再通及肠袢的旋转。影响卵黄管退化的某种因素可能同时作用于其它发生或发育中消化器官,影响相应器官的发育,导致MD与其他先天性畸形合并发生,例如:肠闭锁,肠旋转不良,肝外胆管先天畸形,肠重复畸形,脐膨出,环状胰腺。MD患儿合并胆道畸形、消化道闭锁和肠旋转不良等先天性畸形更容易出现症状,引起临床注意。但是,也有一定数量的MD患儿,本身症状不够明显,而是由于憩室本身的长期存在从而影响肠壁蠕动容易诱发肠套叠和肠梗阻而发病和就诊。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小儿外科临床实践中,在治疗其他先天性畸形的手术当中或完成手术关腹之前,应该仔细探查回肠末端,一旦发现憩室则予以切除。同样,在发现MD时,应探查是否同时存在其他畸形,一旦发现,也要予以相应处理。近年来人们已采用SPECT 99mTc04- (高锝酸盐)异位胃黏膜显像技术对胃粘膜异位症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该方法简单、无创、准确性高,已广泛应用临床。用99mTc04-诊断小肠美克尔憩室的原因:这是由异位胃粘膜的发病机理所决定。异位胃粘膜症是儿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多见于空回肠,主要是由美克尔憩室和小肠重复畸形引起。据文献报道,80%的美克尔憩室有异位胃粘膜覆盖,25%小肠重复畸形中合并有异位胃粘膜。胃粘膜分泌的胃酸可在局部形成溃疡,导致反复出血,美克尔憩室的出血率可高达60%。由于异位胃粘膜与胃粘膜一样,可以选择性摄取99mTc04-而显影,故通过调整密度差异,即可将伴有异位胃粘膜的美克耳憩室和消化道畸形可以用无创的核素显像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且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较高,还可以发现多发性病变。高锝酸盐核素扫描方法:(1)该项检查前患儿要禁食水4-6 h;(2)需排除近期钡餐以及其他放射性核素检查史,以防钡剂覆盖憩室组织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3)若患儿不配合检查,可给予适量催眠剂(常用水合氯醛:最大剂量为0.5ml/Kg,成人和大龄儿童一次用量不可超过10ml); (4)经静脉注射99mTc04- ,其用量需根据患儿年龄按公式计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年龄+1)/(年龄+7) ; (5) 目前儿童检查的注射99mTc04-的最小剂量为74 MBq,最大剂量为259 MBq,在二者之间的计量都是安全且可以保证影像学效果的) ; (6)患儿仰卧位,采集范围一般包括心脏区,腹腔和膀胱区。拍照时,以1-2帧/min的速度连续采集前位图像40 min,对于40 min内影像具有可疑或者不确定异常放射性分布者,再酌情行延迟显像或者侧位显像。阳性结果判定标准:于多帧图像上见到腹部出现与胃同时或稍晚开始的显影图像并持续存在,位置相对固定不变的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并排除胃液下排或者泌尿系局部排泄不畅所致局部异常放射性滞留影,即可诊为异位胃黏膜症。检查过程中,病灶一般于5-10 min内明确显示,多数患儿病灶位置固定,即便病灶位置有移动,移动距离或范围不大(极少超过腹部宽度的一半)。99mTc04-诊断美克尔憩室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可能: (1)病变空肠粘膜下血管畸形,浓聚核素可能是局部血流的滞留改变,使其早期核素显像剂的分布不均引起,导致假阳性;(2)输尿管内的放射性滞留、小儿尿液和粪便的污染以及其它的肠道病变(如克隆病、肠套叠和炎性肠疾患等)可以引起假阳性;(3)当憩室表面没有或只有少量异位胃粘膜时,可造成显像结果的假阴性;(4)使用了抑制胃粘膜摄取的药物(有报道说水合氯醛能抑制胃粘膜对药物的摄取)和局限性肠激惹导致99mTc04-从憩室快速清除也可造成假阴性。降低或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办法:(1) 可口服西米替丁、五肽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等来提高敏感性(正常胃粘膜的分泌功能受抑制,而异位高浓度聚集的胃粘膜仍在分泌)。99mTc04-异位胃粘膜显像最好安排在消化道出血停止后更有利,不仅一次显像可同时获得定位和定性诊断,还可减少假阳性的产生机会。诊断明确后可行手术治疗,一般选择有2次及以上出血病史更应该考虑手术,手术方式主要为腹腔镜探查+美克尔憩室或肠切除肠吻合术。手术效果良好。
    陈杰 主任医师 2018-11-21 13:59:56
  • 2014年金秋,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沈文俊医师荣获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CNS)奖学金,受邀前往哈萨克斯坦参加ACNS大会并作大会发言。本次会议在欧亚大陆的中心阿斯塔纳举行,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600多位神经外科医生济济一堂,就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颅底解剖、脊髓病变、小儿神经外科等专题展开学术交流。特邀嘉宾包括神经外科各界的权威和泰斗。 大会开始前一天,东道主特意安排pre-conference course,为青年外科医师提供workshop的动手机会。神经外科的多项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专家教授的小班授课、把手指导将知识与技能无私传播给青年医师们。哈萨克国家神经外科中心对本次大会进行了
    沈文俊 副主任医师 2018-07-15 22:52:47